楼市“高温”地区调控细则的如约落地,对下一步楼市的全局走向具有方向标式的引领作用。地方版细则,既是对楼市调控的具体实施依据,也反映出地方对于中央楼市调控政策的执行力。
加强税收对楼市的调控作用,是本轮调控最显眼的一点。如何凸显税收的导向性,又体现税收应有的公平性,是地方细则中必须考量的重点。保证税收公平需要以较为完善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和较为公允的房屋价值评定为前提。京、沪版细则中都明确规定,能核实房屋原值的住房转让所得征收20%个税,就体现了对于征税导向性和公平性的双重考量。
地方版细则还兼顾到了因楼市调控而引发的社会反应。过多集中于楼市的财富聚集效应,决定了楼市调控政策的效应不会只局限于行业内部,而往往会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
楼市聚集了太多的利益诉求,决定了判断标准的不统一。楼市调控既不能完全靠行政命令完成,也不能完全靠市场自发秩序调整。如何在政府和市场中寻找到最佳交集点,达到双方意愿的平衡,需要长期探索。因此,楼市调控的“疗效”非一日之功能完全显现。
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明确举措,表明抑制楼市非理性因素的政策环境将长期存在。而在政策环境非常明确的情况下,楼市时常反复,甚至出现“越调越涨”现象,根本原因不在于楼市调控的方向、节奏,或某一调控环节的细则是“松”还是“严”,而在于与楼市相关的基础性制度中,存在着鼓励楼市非理性因素生成的驱动力。
让楼市真正健康起来,不能只靠技术性调控。只有那些与楼市有关的基础性设计得到优化,楼市 “越调越涨”的现象才会消失,人们的预期才会合理,调控的行政成本也将降低。
城中16万元
东开发区23万元
城北(北京路以北)68万元
城北(北京路以北)64万元
城中45万元
东开发区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