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南京国企退出商品房开发市场几成定局。
9月1日,南京市政府给33家南京市属国企定下最后期限,必须在2013年底前退出一般商品房开发市场;2014年6月30日之前,77家区属国资企业必须从房地产业务中退出。
有消息称,南京市国资委等相关主管部门,正在部署国企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具体方案。
数据显示,南京市上半年通过土地出让揽金307.1亿元,同比增幅为133%,“退出”在这一背景下愈发显得艰难。
国企“退房”
市场有多活跃,退出就有多艰难。
其实,这个决定并非突然。2012年5月15日,南京市在综合改革大会上公布了《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国有企业原则上不再参与商品房开发。
不过当时,并没有公布《意见》的具体实施细则、实施方式,以及退出房地产市场的国有企业名单。
一些业内人士对这一消息不置可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南京房地产市场上纯粹的国有企业已经不多了,不管是从市场还是行业本身,影响都不算大。
在南京从事商品房开发的国有企业有多少呢?记者粗略算了下,有中北地产、建发集团、栖霞[简介 最新动态]建设(600533,股吧)(600533.SH)、城开集团、中电置业、国信地产、奥体建设、交通置业等,涉及的楼盘达20余个。
这一“退出”的步伐逐步在加紧中。
2012年6月份,南京召开市六大市属国有企业集团成立大会,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提出市属、区属的国企,包括控股或者参股的企业,要退出商品房开发等领域。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国有资本要从非主业领域退出,特别是一般竞争性商品房开发等领域将不再新增投资,逐步退出。”杨卫泽公开表示,已经在做的商品房项目做完后要全部退出。
不仅如此,杨卫泽表示,除了保障房和中低价商品房,或市委市政府特批的项目外,今后上述国企不得参与商品房土地拍卖,国土局、规划局、住建委等部门不得向其供给土地或审批项目。
如何界定国企
值得争议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才算民企,南京不少国有企业尽管还有国资背景,很多已经完成了改制,有国资股份在,但身份已经成为民营企业。
当时,有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国资是他们的大股东,但是他们的身份是民企,也一直没有收到任何政策。
部分上市公司更是存在争议,比如栖霞建设,此前这家公司一直表示他们并不在清退名单里。
栖霞建设是江苏省房地产业的龙头企业,其控股股东为南京栖霞建设集团[简介 最新动态]有限公司(占股33.11%),而后者的实际控制人和51%股权的所有者是南京市栖霞区国有资产投资中心。
同样存在争议的还有南京高科(600064,股吧)置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南京高科(600064.SH),而后者的控股股东和34.65%股权的拥有者为南京新港开发总公司。南京新港开发总公司是南京市国资委下属企业。
这些多少存有争议的企业正是争论的焦点,更何况,上市公司的这块业务一旦要退出,该如何退,也是一个大问题。
退出难题
具体退出时间表出来后,业界一片哗然。
南京奥体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部署退出的方案,会按时退出房地产业务。
这也是南京土地市场上颇有代表性的一家企业,南京奥体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为南京河西新城国资集团直属企业,河西新城建设直接持有奥体建设80%的股份,2003年初承担了奥体新城项目开发建设。
栖霞建设、城开集团等国资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在研究部署相应的方案。资料显示,城开集团控股股东为上海绿地,持股51.76%;第二大股东为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比33.48%,是国资参股企业。
这也不代表国企没有了退路。南京市在此次《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国资退出的四种方式,一是关闭清算,二是股份转让,三是业务转型,四是划转安居集团。
此前,南京市国资委主任黄玉银公开表示,《意见》所说的“退出”,指的是一般性商品房开发,并不包括保障房,也就是说,自去年开始大规模建设的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不管如何,这些国资如何慢慢淡出商品房开发市场,确实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难题。
今年4月2日,南京奥体建设仍以33.6亿元的总价,经过37轮举牌竞价,拿下了河西南部一幅地块,折算下来楼面地价达到了11124元/平方米,创下了河西南部地块楼面地价之最。
“地王”花落央企国企仍属平常事,值得推敲的是,这一时间,刚好是南京市首次要求国企退出房地产业务一年左右的时间。